“大班”环境中培养“差”生读图能力的思考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大班化教学中,存在很多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造成读图能力差异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身心发展、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学生家庭教育、学生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性。针对问题,如何来提高薄弱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激发读图兴趣、营造读图氛围、组成读图互动小组、加强画图训练等四条教学策略。经过实践证明,这四条策略行之有效,大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初中 地理 大班化 薄弱 读图能力
我在一所初级中学做地理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都在五十人以上,是典型的大班化教学。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知识很感兴趣,但是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之间读图能力差异非常大。在学习七年级上“大洲和大洋”这一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设计了一次课堂活动:学生根据鼠标所指出的大洲或大洋名称,以及相邻的大洲和大洋名称和相对方位。然后我利用多媒体的屏幕上转动地球,学生做起接龙游戏,一个接着一个根据鼠标所指位置而辨认大洲和大洋,课堂气氛热烈,但是有部分学生却出现了茫然和不知所措,在转动的地球上无法说出部分大洲或大洋的名称,且分不清它们的位置。比如有个学生说美洲的东边是太平洋、西边是大西洋,有个学生说在地图上能辨认大洲和大洋,但是在转动的地球上就无法确认了。学习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时,完成课本27页活动3:观察中国地形网格,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写在表中。表中填写:横断山脉、巫山、太行山脉、大兴安岭四大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天山、昆仑山南北两侧地形区。有的学生感到很容易,很快就完成了,但是有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去从地图上查询信息,更有甚者在地图上分不清东西南北,谈何完成表格。我常常在地理教学中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位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而感到困惑,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符合当前的大班化教学?本人题目中的“差”生就是指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
一、问题分析
1、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身心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学生之间、男生女生之间都存在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学生的天赋就是有差别的,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很强,而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很强,每个个体差异才导致学校教育的丰富多彩和挑战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这就表明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导致读图能力上的差异性,在目前的大班化地理教学中尤为突出。
2、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差异性
在我区有几十所小学,学校之间的条件和师资力量方面差距较大,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受的教育程度就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的有限性,学生很难能够接受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视听冲击,学生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形成很局限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也是有限的,造成教学方法的单一。与其相反,比如很多城里小学教师都配有手提电脑,班级有多媒体设备,课堂教学效率较高,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大量的信息,更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3、学生家庭教育的差异性
家庭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家长素质影响孩子的发展。我记得有一位家长经常带孩子外出旅行,和孩子讨论地理方面的知识,比如利用伊拉克战争来学习地理知识:伊拉克地理位置、美国地理位置、伊拉克邻国、美国如何在海湾地区布置兵力等等。小孩从小就会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利用地图的能力。但是目前有很多家庭由于父母知识的局限性和教育意识的淡薄,比如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为了家庭的生计,外出打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最终导致孩子地理知识储备匮乏,读图能力相对薄弱。
4、学生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性
由于生活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对学生们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读图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响,比如城乡差别,我以前在偏远农村学校工作,深有感触农村的孩子社会生活比较单一和辛苦,和外面世界接触很少。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在冬季天上还有星星时就要离家去学校,课余时间或假期还得帮助家庭做农活或者家务。现在我调到城里工作,感觉城乡教育两重天(注:只是本人感觉,有可能不正确),城里的孩子假期外出旅行频率比农村孩子多得多,经常有机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社会活动实践考察等等。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导致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读图能力早期形成产生较大的差距。
二、策略和实践
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数量多,学生们之间地理知识的储备和读图能力差距较大,在大班化教学中促进每位学生地理素养提高是我们地理教师的职责,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探索,提出以下四点策略,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的效果:
1、激发读图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在大班化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读图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地理课本上大部分图趣味性不是很强,缺乏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们产生读图的疲劳感,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任务了,然后觉得无事可做,但是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却没有兴趣去读图,敷衍了事,很难真正地提高读图能力,使地理课堂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如何增加读图的趣味性,促使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能够产生读图的乐趣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初中地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知地理事物,所以在读图之前,让学生能够领略现实中地理事物的情况,然后设定读图目标,引导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去读图,读图能力薄弱学生自然就会对地图上的知识感兴趣,形成渴望了解地理知识的需求,自觉认真完成读图目标,促使读图能力提升。下面举一个我上课的实例:在学习八年级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时,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呈现我国主要地形区和不同走向的山脉,看以来令人眼花缭乱。首先为了使学生们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我播放了天山的视频资料,美丽的天上风景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在优美的新疆民族歌曲中听完了对天上的介绍,再引导学生们去寻找天山的位置,此刻我注意了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们也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于是询问其中一位学生天上的位置,他很顺利地完成了,接着引导他注意天上南北两侧的地形区,他很快地说出了两大地形区的名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顺势利导,引导他们了解两大地形区周围的山脉,总结出山脉构成地形区的骨架。然后我播放了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视频和各大地形区的图片,比如一望无垠的内蒙古高原、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等等,然后设定了学生们根据图完成的目标,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督促和帮助薄弱达成目标,提高了读图的能力。
2、营造读图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教室是学生学习地理、练习读图技能的一块天地,黑板报和墙报可以给学生传递地理信息,营造读图的氛围,使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受到气氛的渲染,引发自主读图的动机。我在教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节“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一节课之前,在班级墙上张贴了一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图,然后分别在南方区域内贴了许多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六合地区风景照片和简短的介绍,在北方区域内贴了我暑假期间到北方北京和大连旅游时拍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照片。在课间时,图前前挤满了学生,他们兴奋地谈论着照片上的景观,比较着地区之间的差异,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也在这行列之中。这些南北方景观照片给薄弱的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引发了他们主动地去读南方和北方的地图,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更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增加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每学期我都安排学生进行地理小报的撰写,可以一人单独编写,也可以几名同学合编,但是必须要地图和文字并茂。学生完成后,对小报进行评比,把质量优秀的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和学校的橱窗里进行展览,当然其中一定会有薄弱学生的作品。当读图能力薄弱学生们看到自己地理小报被张贴展览时,显得无比兴奋和激动,激发了学习地理知识兴趣。
3、组成读图互动小组
我任教了六个班级地理,班级中学生数量大,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人数多,我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他们身边指导和督促。于是在每个班级我组建了读图互动竞赛小组,每组3-4人,把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和薄弱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每周我布置一定的读图任务,包括一个用图来讨论的话题,利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主动读图,然后考问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们,给予一定的评分,以鼓励为主,竖立信心,他们的得分就代表小组的分数,每月总评一次,选出获胜小组,给予表彰,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特别是薄弱学生)学习和读图的热情。如我设定了一个话题:我们到西藏旅游,可以选择的方法和沿途欣赏到的风景。这样就可以促进每一位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主动地读图、思考和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4、、加强画图训练
为了培养薄弱的学生读图的能力,促使他们对图的认识、理解和对地理事物的记忆,我适当地让他们画一些简单的图。在学习上八年级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中的“34个省级行政区”时,我布置给学生一次作业:在白纸上画出(可以照图上描出)我国疆土形状和34个省级行政区,评比最佳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在本班和其他班级展出。学生们登时兴趣盎然,同时指导和督促读图能力薄弱学生认真完成画图作业,在展示的作品中留给他们一席之地,使他们倍感成功的喜悦,提高学好地理学科的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
目前我国基本上实行大班化教学。如何在大班化教学中,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在初中地理大班化教学中如何提升读图能力薄弱学生的能力给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但是实践证明,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会给所有的学生创造发展的天地,地理课堂会更加的精彩、学习环境更加的和谐,“薄弱”也不会再成为“学生”之前的定语。
参考书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澄主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4、王少菲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