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台湾城乡建设、历史文化、文明礼仪考察报告

时间:2024-06-29 20:45:56
台湾城乡建设、历史文化、文明礼仪考察报告[本文共1601字]

台湾考察报告

 

2010年5月6日至13日,我们台州市礼宾协会9名同志组团赴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整个行程环绕台湾岛一圈,经过台北、台南、高雄、台东、花莲等多个大中城市,重点考察了城乡建设、历史文化、文明礼仪等等,短短几日,我们收获很多,感触很深。

一、书香熏陶的社会文明

与大陆相比,台湾并没有太多宏伟建筑和壮丽山川,因此去之前,听许多去过的朋友将其评价为并不好玩的“乡下”。然而,当我们走过一个个城镇和乡村,目睹整洁的街道和绿色成阴的村寨时,却别有一番感受。

这种宁静、内敛、精致的城乡气质,源自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国民党政权迁台后,并没有对原有的城市规划大修大改,而是在此基础上稳步改进。再加上台湾法律保障私人土地所有权和物业,客观上保护了台湾城镇的历史文化基因。而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在台湾各大城市的中心街道,座落着众多的大型书店,这些相互守望的书店招牌成了台湾城市的文化名片;在各大城市奢华的商场、百货公司里,也为书店保留了一席之地,向世人展示着台湾的书香气息并没有被商业社会所淹没。

浓郁的书香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文明的养育。台湾普通民众给我的印象是安静有礼、遵守秩序、尊重规则。在餐厅、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很少听见台湾人大声喧哗甚至相互争吵。商家推销产品也是彬彬有礼、点到为止,绝无蒙骗强卖之虞。这一切,完全颠覆了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台湾议会相互争斗、游行示威大打出手的暴烈形象,展示了台湾基层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

    台湾的文化有其多元化的一面,原住民文化、近代西方海权文化、闽粤文化、日本殖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欧美政治文化等,都是台湾文化的源头,都曾被接纳到台湾文化之中,成为台湾文化的重要元素。

    从政治文化上看,台湾有100多个政党,既有执政党又有在野党;从宗教文化上看,东方的道教、佛教、妈祖与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并存;从礼仪文化上看,台湾民众见面后互致问候、讲究人脉关系、强调孝敬父母、尊重师长,都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真实反映,大饭店里大多摆有《圣经》,讲究西方民主法制的生活习惯,又有西方发达国家的礼仪文化痕迹。而日本人在台湾留下的深度弯腰鞠躬礼节也  仍有不少台湾人在使用。

    然而,在这些中西占今文化的大拼盘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仍是主色调。台湾的语言、文字、艺术、伦理、哲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文化“深层结构”,以及饮食习惯、节日习俗、婚丧嫁娶、各种礼仪等“表层结构”,均沿袭了中国传统,并未因其他文化的浸染而出现质变。尤其是台湾岛上的漫天神佛,五步一宫,十步一庙,儒释道一应俱全,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未断裂的强烈信  号。在台湾著名的中台禅寺,“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四箴行,已深入人心,成为台湾民众的礼仪要求和行为准则。

    三、赋予礼仪文化以现实生命力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重视礼仪文化建设。“礼”起源于祭神祈福,之后融入原初的是非善恶、长幼尊卑等社会道德价值和伦理关系,礼仪也从一“种生活仪式,上升到伦理道德高度。

    孔子日:“克己功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可见礼仪的本质是指导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来实现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人格。苟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无礼则不宁。”则说明了礼仪不仅是构成社会文明的基本因素,还是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当下,富裕起来的大陆人民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在尽享物质文明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知识界也在倡导重振儒学,重修礼仪,考虑如何存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此次台湾之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文明礼仪和精神品德的养成,决非朝夕之功,而是建立在一个热爱读书、崇尚文明、重视公民教育的社会基石之上。唯有将礼仪教育和学科教育相“捆绑”,注重个人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崇尚礼仪的社会价值观,与民主、法治等现代普世价值有效对接,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更使我们坚定的是台湾自古以来,从今往后永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神圣的领土,台湾同胞永远是我们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


《台湾城乡建设、历史文化、文明礼仪考察报告[本文共160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