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组织部副部长同志事迹介绍

时间:2024-07-02 20:46:05
组织部副部长同志事迹介绍[本文共3256字]

公道正派写春秋  甘为人梯不言悔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同志事迹介绍

 

在基层干部眼里,他是一名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老黄牛”;在领导同事眼里,他是一名问不倒的“活电脑”;在家人眼里,他是一名不知疲倦,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工作狂”。他就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凭着对组织工作的热爱、忠诚与执着,默默奉献,勤奋工作,以扎实的作风、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业绩,展示了一名基层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组织部里的“老”同志

熟悉的人都知道,组织部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他,在组织部一干就是21年,从档案管理员、副科长、科长、副部长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过去他的领导,现在成了更大的领导;过去他的同事,到乡镇任完镇长、书记又回来了;过去他的下级,通过招考到上级部门成了他的领导。

在外人看来,“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至少在组织部门工作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同志始终将在组织部工作作为一种责任。***同志从进组织部起就在干部科工作,他深知干部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他经常说:“组工干部无小节,干部工作无小事。干部工作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是一种荣耀,更是压力和责任。”干部工作材料多,要求高,大到一个考察方案、汇报材料、调研课题、档案资料,小到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马虎不得。在干部科工作,他对自己工作定下三条标准:要认真关注每一份考察材料,要认真关注每一次谈话记录,认真关注每一件来信来访。每天一上班,他就用这三条标准提醒自己。由于头脑中那根弦始终绷着,时间长了,一些不良习惯接踵而至。只要有大一点的工作任务,他就会失眠。他家住六楼,有好几回下到一楼来,又感觉家门没有锁上,又折回去,但每次门都锁得好好的……

在组织部工作时间长了,***是出了名的“政策通”、“活字典”,部里同志有难题找他已成习惯。特别是干部基本情况、工资标准、政策法规、信访问题、重大活动等等,他都能如数家珍,且准确度相当高。担任副部长一年多来,虽然没有分管干部工作,但干部业务工作他依然十分熟悉。一次,部领导和同事开玩笑地考证他是不是“问不倒”,请他在五分钟内答出一名退休多年干部的档案编号,并简要回顾工作经历。很快,他迅速地说出档案编号,并准确无误地说出该同志主要工作学习经历。部里的同志开玩笑说:“丁部长该升级了,‘字典’变成了‘电脑’。”

勤学多思的“排头兵”

作为组织部门的一名“老”兵,***同志深深懂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是关键。从进组织部那天起,二十余年如一日,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时间做学习的表率。他时常教导年轻干部做到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做到“五要”:即“善于向时间要素质,敢于向实践要能力,勇于向组织要工作,勤于向自己要位子,严于向他人要形象”。他常说,任何干部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必须常“补钙”、常“健脑”、常“充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抓住一切机遇,努力学习,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当别人还在吃力地用拼音逐字逐句输入文稿时,他已经能够用“五笔”运指如飞地运用电脑写作。在组织部门工作的二十余年里,他通过自学,取得了本科学历后,随后又报考就读省委党校研究生,通过不断“充电”,提升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夯实了理论基础,工作创新就有了支撑点。2004年至2010年任干部科长期间,干部科基本上是一年一个课题,一年一个的创新项目。百分制量化考察、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实名举报奖励、公推差选科技副乡镇长等等,不断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5次在省、市工作会议上发言交流工作经验。与此同时,积极利用调研课题等形式,探索干部工作的新途径。他组织并主笔的调研课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的研究》、《规范首次提名权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干部选用工作的全程监督问题的研究》、《领导干部年龄结构和任职年限结构问题的研究》,多次被省、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奖。在组织部机关他创造了“七个第一”:于1994年在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上发表县内第一篇信息;于2001年在中组部《党建研究》上发表县内第一篇调研材料;于2002年在县内第一个获中组部“树公道正派组工干部新形象”征文优秀奖;2008年在全市干部政治理论考试中,名列县内第一名;连续八年在机关同类人员中年度考核测评列第一位;第一个在县内获全市“理论学习先进个人”称号;第一个在县内获全市“优秀组工干部”称号。

党员干部的“贴心人”

众所周知,组织部门是干部、党员和知识分子之家。***同志常说:“我们要努力给全县广大干部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坚持以热心、耐心、细心、诚心、虚心对待每个服务对象和上门办事的同志,赢得了基层党员干部的称赞。

2010年,组织上任命他担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上任第一天,他就到全县离退休老干部家中逐一登门拜访,随身带着笔记本,详细记录着每一位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家庭成员、子女就业、电话号码等,全面掌握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虚心听取他们对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他还设身处地地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让老干部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

县内86岁的抗日老干部邓心恢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在乡镇生活,为方便在县城看病就医,在县城租了不到20平米的平房居住,日子做得十分艰难。***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邓心恢家中,看到简陋的房间,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多次到财政、卫生、医保等部门上门协调,解决看病就医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为邓老解决了一套宽敞明亮的三居室住房,社区医务人员还定期上门检查身体,医药费也能按规定做到据实报销。邓老风趣地说:“有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有像丁局长这样的好干部,我有信心再活十年”。

栗林卫生所老所长李世珍,解放前后参加工作的,1951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现单位效益不景气,生活难以为继,找了多个单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后找到组织部,要求办理离休手续。他热情接待了这位70多岁的老人,指出他的要求不符合政策,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后,及时与卫生局、民政局取得联系,帮李世珍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住房问题,由芳畈卫生院每月发放生活费,解决了温饱问题,老人如今逢人就说:“丁局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作为一名从山沟里走出来的组工干部,***同志对基层有一种特殊感情。2011年初,县委将新一轮“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主动向县委请战,要求参与活动。白天,他带领县“三万”办工作专班人员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掌握各乡镇塘堰建设第一手数据。晚上,就在办公室和大家一起汇总数据,统计工程进度,连续三个多月没有过一个双休日,有时连续四、五个晚上加班到凌晨,读高二的儿子正在学习攻坚阶段,他完全无暇顾及,家人抱怨起来,他总是置之一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工作出色、措施得力,***县新一轮“三万”活动工作作法在全省作了典型发言,并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县。

身正为范的“践行者”

***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他深知“无公不至于立道,不正更难以立身”的道理。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他始终牢记和模范践行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坚持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自觉维护组织部门“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良好形象。

提起2005年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同志至今仍心有余悸。改革中,全县17个乡镇领导干部251名,干部精减率达到40%,全县有98名乡级领导干部被平职改任为非领导职务,“摘帽”之难可想而知。少数干部多次到组织部上访,有的甚至指着***的鼻尖抖狠,他都不为所动,心平气和地与上访者一起分析原因,使上访者满面惭愧而退。紧接下来的就是乡镇中层干部竞职,一般干部竞编,涉及到“饭碗”之争。在关键的身份认定过程中,想打擦边球的、攀比的、想闹事出气的,络绎不绝。***同志始终坚持既定原则和标准,没有为拉关系走后门而动,没有为软硬兼施者所动,没有为恐吓言辞所动。干部事后调侃说,“***”的“丁”是“铁铸的”,无缝可钻。由于整个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把关严格,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县17个乡镇原来有一般干部609名,通过改革,分流341人,精减率56%,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0年,***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后,分管办公室、调研科和干部监督科。这些工作都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和程序要求,稍有纰漏,就会酿成大错。在机关管理方面,在反复征求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县委组织部机关管理规范手册》,在办文、办会、办事等方面作了严格具体的要求,加强了对部机关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使部机关各项工作保持科学、规范地运行。对分管的其他工作,他严格要求,始终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认真审核把关,上报的材料他总是及时审核及时办理,从不拖拉。

***同志时常对与部机关干部讲,组织部门的干部就是要做全县干部的榜样。在工作中,他总是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好的,自己先做好。在组织部工作二十多年里,即便在当上了领导之后,他从未请过公休假,几乎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在县委组织部,同志们都知道,丁部长开会学习都是准时到,他的笔记也是做的最认真的,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是以自已的行动去影响大家。上班,第一个来的是他,最后一个下班的是他,就是晚上加班,第一个来的也一定是他,常常和部里的同志一块加班到深夜,从没讲过任何条件和报酬。在他的带动下,组织部机关上下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组织部副部长同志事迹介绍[本文共325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