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服务保障

时间:2024-01-30 04:21:40
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服务保障[本文共9277字]

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电力服务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电力发展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对现代经济社会各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正如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野平所说:建设和谐电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和积极行动,电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的郑重宣示和庄严的承诺。

电力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全国大范围缺电的局面,做到了安全生产,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保持了干部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而供电服务随意性较大,使供电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电力工业的更快更好发展。为此,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依照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规则,正确应对和妥善解决电力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和谐电力建设,协调处理好电网与电厂、电力行业与关联行业、电力生产者与消费者、电力工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电力持续健康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

一是规划科学、发展协调的电力;

规划科学、发展协调,就是要尊重和坚持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确定电力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实现电力与国民经济之间、电力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是安全可靠、质优价廉的电力;

安全可靠、质优价廉,就是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足可靠供应,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产品和服务;

三是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电力;

竞争有序,公平公正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依法维护和保障市场主体的正当权益,使电力市场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得到很好协调;

四是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的电力;

环境友好、高效低耗,就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注重资源节约,转变电力增长方式,通过内部挖潜、深化改革,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把电力工业建设成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

五是团结诚信、充满活力的电力。

诚信团结、充满活力,就是要树立大局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互利共赢,营造人人心情舒畅,企业蒸蒸日上,产业兴旺发达的良好局面。要通过大力推进和谐电力建设,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协调、高效发展,实现人人有电用,人人用得起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二、我们在建设和谐电力服务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要做到六个必须。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力工作的全局,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源发展政策、电力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做节约发展和清洁发展的表率,真正把电力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必须坚持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转变政府电力管理方式,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下的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

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把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作为首位任务,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增强电力运行的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电力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基本稳定,增强电力行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和生产力;

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依法经营,建立健全电力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电力政府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经营法制化、规范化,维护电力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必须坚持电力工业的公用事业性质,认真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用户正当的用电权利,使电力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造福整个社会。

三、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电力服务是新时期电力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就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和谐:

一是要实现电力行业的和谐。从事电力业务经营的所有企业,不论其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组织形式、经营规模如何,只要是依法设立、守法经营的,都是电力大家庭的平等一员。电网企业和电源企业相互依存,互为支撑,相互之间要讲政治、讲责任、讲大局、讲团结,要平等相处、团结协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电

源企业之间、电网企业之间要做到守法经营,良性竞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是要实现电力与社会的和谐。包括电力与用户的和谐、电力与地方的和谐、电力与关联产业的和谐。要做好电力普遍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电力改革发展成果,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产品和服务;要处理好电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觉地把电力建设发展融入

到地方经济发展当中,充分发挥电力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服务作用;要形成电力与关联产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是要实现电力与自然的和谐。资源和环境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电力工程和电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努力实现电力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是要实现电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电力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江苏泰州供电公司:穆长杉)

 

 

第二篇: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水利建设,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四件大事

今天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和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 ……此处隐藏4221个字……哲学实际上已经过时,而要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社会的和谐,把社会和谐视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本质属性,不断发展民主政治,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

其次,和谐为中国政治发展奠定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民主,实现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目标。社会和谐需要以政治和谐为前提和保障,而政治和谐首先体现为政治民主,体现为以不断完善的民主制度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政治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理念,更是重大的政治发展战略目标,集中体现了中国整体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宏观思路。基于这一共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采取一系列相应的落实步骤,把解决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列为重点工作: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发起“春风行动”,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进城求职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去年5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区、特别是城市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26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这些举措虽然直接针对的是与社会和谐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无疑具有显著的政治发展寓意,构成中国

政治发展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4年中国政治发展新特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氛围下,2014年的中国继续致力于将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等重大理论创新付诸政治实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政治生态逐步营造出来,中国政治发展日益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第一,集中式的党员先进性教育转入长期性的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新阶段。2014年初,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启动,标志着大规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总结阶段。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总数达到7080万人,党的基层组织352万个。去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对长期性的执政党先进性建设进行了部署。

第二,以荣辱观为切入点推动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传统道德价值的示范和个人利益的极端化是近年来中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有效维护主流意识形态,重建中国社会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经过大规模宣传和推广,荣辱观教育正在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动。

第三,以地方党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干部制度。地方党委换届是2014年执政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执政党以换届为契机深化党的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动力。3月-8月,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一批法规文件,党政干部交叉任职、精简副职数量、绩效考核等新的干部制度改革设想逐步开始落到实处。

第四,国家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在人大制度方面,3月5日召开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标志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同时,7月1日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在政协制度方面,最为引人关注的动向是2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正式发表,首次对政协履行职能的程序和机制进行了规范,为政协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制度空间。

第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政府改革中心。这些改革涉及到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为2014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准备;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等方面。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和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也标志着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全新的探索。

第六,维护公共安全的法制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针对禽流感、矿难、假药、环境污染等越来越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应对公共安全问题成为政府重要日程。2014年期间,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为典型的一大批涉及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体现了中国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加强维护公共安全的决心。

和谐理念下中国政治发展面临新课题

2014年期间,理论界围绕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曲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以中央明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告结束;它对于我们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和走向富有启发。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正式确立,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一些体制与机制上的不适应正在或已经暴露出来,加快解决这些新课题的步伐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紧迫任务。

当前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是执政党应如何界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准确定位和权力边界,从而既能防止包揽一切,激励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又能切实发挥政治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从这一课题中延伸的问题还包括:如何更好地完善中国式民主的制度、形式和程序;单一制国家体制下如何强化国家制度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如何落实;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如何得到制度化的保障,等等。尤为紧迫的是,在当前中国反腐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现实下如何有效地实现反腐倡廉。而且,腐败已经呈现出新的取向,除传统的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外,以投资、并购等金融方式出现的新的腐败形式以其更加隐蔽、金额巨大、涉及面更大,使中国的反腐任务更加艰巨。

正如大多数人所认同的那样,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总体态势是积极的,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建设不仅为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为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奠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当然,与所有国家在高速发展阶段都曾走过的道路一样,中国的政治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但这些矛盾和问题决不是否定中国政治发展成就的理由,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这一原理既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的政治发展。

我们向你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深入学习《实施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为和谐社会提供和谐服务保障[本文共927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