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题记:有人说过,当今社会,并非左派与右派之争,而是深思熟虑者与人云亦云者之争。当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人们就会由于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从而确立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比如,当今世界人们普遍的追求人权而不是象几百几千年前那样顺从神权,就是当今世界人们所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当然,这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由于世界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比几百几千年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才能确立的。具体到某一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内,受本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决定,并由本国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地域种族特征等所影响,从而最终得以确立的。一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意识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它不是人为随意所能建立起来的,随意人为也建立不起来;人们只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上顺势而为,才能最终确立统一稳定健康积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一国的健康积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不起来、甚至混乱,必然会造成人们对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认识上的混乱、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认识上的混乱,会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时间久了,必然会造成国家的急剧动荡。所以,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健康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关系到一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原始社会,由于科技的落后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合作,生产资料公有,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当时,不需要有人提倡,人们自然就会形成“团结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奴隶主、封建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借助于人们对自然灾害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大肆宣扬神权,神创造了世界、主宰着世界,人们只有顺从神,才不会有灾难;而君主们及其既得利益者都是神派来管理世界的,人们只有顺从神所安排的等级制度,才会幸福;使人们在等级制度中各安其位,从而形成了“君权神授,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相信君权神授,转而追求人权,使能够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由于其仍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为了保住并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于是它们大肆宣扬资本的魔力,是资本创造了社会的财富,资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和源泉,是它们养活了穷人、是它们养活了国家,这样,它们就排除了劳动者的作用,从而淡化了人的作用,竭力淡化阶级的矛盾,甚至不承认有阶级的存在,使人们只去逐利而不顾其余,这样,它们就可以世代安享奢华;也由此而形成了“金钱至上”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具体到国家而言,中国、英国、美国是典型。英美两国先后为世界超级大国,现在虽然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同样以“金钱至上”作为总体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但由于民族、地域、历史等的不同,各国的具体的某一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却各具特色。
英国由于地处海岛,自然灾害极其频繁。在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很容易以自然灾害的不可知性及其威慑力,假借神权来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更由于其不断地攻取杀伐,对自然灾害的不可预知感及对人生无常的恐惧感,更增加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感及内心的负罪感,从而耶稣的赎罪思想很容易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其君权仍得以保留,正是由于人们的赎罪思想根深蒂固。当然,更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至上”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使人们在资本的驱使下拼命逐利并对外拼命扩张、掠夺,在追求金钱的同时,人成了资本的工具,使人的生存丧失了本来的意义;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的思想极度空虚,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更增添了人生的变幻莫测感,人们的内心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慰藉;而现实生活中除了金钱还是金钱,于是,人权和神权在金钱的撮合下成了一个和谐的混合体,它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人的魔力;这正是英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历史、地域和种族等的原因,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美国则是另一番景象。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它天生就是个人主义的温床。美国虽然独立了,但各州高度自治,只是一个松散的联邦,根本不能算得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它的联邦政府行使国家管理的职能极少;直至南北战争后,美国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公权力的国家,其联邦政府才能真正行使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管理的职能,但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一直被资本家限制在越少越好,从而使资本家个人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这种现象当然是美国的特殊历史的产物。其实,在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以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的管理成本是一个常数;只有当公权力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国家统一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一个国家的管理成本才能接近于这个常数。当政府对经济社会管理范围过小时,其所缺位的国家管理职能就必然会被各种企业、民间社团、甚至是黑社会组织来填补。各种企业、民间社团、黑社会等组织行使了由政府缺位的国家管理职能,表面上看,政府减少了管理成本,整个国家的管理成本分散为不同组织分担,提高了整个国家管理效率,降低了整个国家的管理成本。然而,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的企业、民间社团、黑社会等组织均为一定私有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不可能在国家统一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必然会由于信息的大量不对称,不同的私有利益集团为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国家整体的利益、更遑论全民的利益了。这样,人们在经济社会的各种交易活动中没有统一的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只能由不同的企业、民间社团、甚至黑社会等组织来制定规则进行交易,必然会造成国家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政府行使国家管理职能缺位,不能强力保证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穷人只能通过黑社会组织的交易才能进入市场竞争,否则,就永远穷下去,永远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因为在私有制的市场中,进入市场竞争,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或掌握一定的自然社会资源)才行,否则,就永远也没有机会参与竞争。对于那些通过各种手段积累了大量资本或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社会资源的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轻易地在市场中纵横捭阖;对于有才能想进入市场中的穷人来说,只能通过一系列的非法手段获取资本的原始积累,而通过黑社会组织则是一条捷径,特别是当政府管理职能缺位时,通过黑社会组织几乎成
了穷人进入市场中的唯一途径。美国由于历史原因,过分强调个人权利,是天然的个人主义国家;政府行使的国家管理职能最小,缺位最多;所以其历来是黑社会天然的温床。在国家管理职能政府缺位、社团乱飞、黑社会横行的私有制社会中,人们在追求金钱的同时,更感到世间的变幻莫测及人生的无常,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物欲的放纵及对未来的渺茫,使人们由开始对神权的否定转而对神的重新解构并加以信仰,从而寄托心里的慰藉,此时的神已不是原来高高在上的神了,人们对它已不是 ……此处隐藏10964个字……
3有力地应对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
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未来改革的路线图,全会决定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导向,以及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理念将更加彰显。强调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应对了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难点和挑战。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和巩固的灵魂工程,对于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基础性的根本意义。任何社会的国家政权都有自己占统治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精神依托和价值实现。
第五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汇集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有利于培育安定团结、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汇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特别是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反映,凝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当自觉遵循的道德准则。“三个倡导”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适应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偏离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我国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是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都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与命运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与导向作用、整合与规范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未来改革的路线图,全会决定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发展的成
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导向,以及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理念将更加彰显。强调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应对了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难点和挑战。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思想,贯穿改革全过程,将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让人民满意、为人民造福,应当成为检验改革的根本尺度。必须明确,改革不仅要求效率,也追求公平。今天我们深化改革,一定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新的着力点。尤其在当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更加重视共同富裕。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和改革的普惠性,让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进一步廓清改革的方向、凝聚改革的力量。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的价值支撑。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十分艰巨的国内改革攻坚。面对国际上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国内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伴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市场经济、商业社会、消费社会、咨询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增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用交流、疏导、讨论、说服的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把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从而汇聚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先进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的特点,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包容,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践表明,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文化软实力,是指与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相对应的,通过文化载体和文化方式表现的影响和能力。软实力的实质是文化魅力,基本特点是靠自身的吸引力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强制力发挥作用,是“同化的力量”和“感化的作用”。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就失去了魂,没有了方向和引领。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关键,大力弘扬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增强中华文化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